醫療保健講義 —— 醫食同療 (二)

 

  食療是中醫學寶貴的一部份,先聖認為「凡欲治療,先以食療。既食療不癒,後乃用藥爾。」意思是說,治療疾病時,應掌握食物的性味和效用,先選用食物調治,如果治療不癒,然後再用藥物治療。

  根據中國傳統醫學理論來說,食物可分為寒、熱、溫、涼四性和酸、苦、甘、辛、鹹五味

  四性方面,寒涼性的食物適用於熱性體質或熱證疾病,而溫熱性食物適用於寒體質和病症,如此調理,方能達到中和,「和之時義大矣哉!

  寒涼性的食物像西瓜,適用於發熱、口渴、煩躁、尿赤;而梨則適用於咳嗽、胸痛、吐黃痰;芹菜適用於肝陽上亢造成的眩暈。一般來說,寒涼性食物屬陰性,有清熱、瀉火、涼血、解毒的作用。

  溫熱性的食物像生薑、b白或香菜可用於風寒感冒、鼻流清涕、頭痛;辣椒可用於四肢冰冷、畏寒、風濕性關節痛。溫熱性食物多屬陽性,有散寒、溫經、通絡、助陽的功能。

  根據統計,常用的三百多種食物中,平性的食物最多,溫熱性食物居次,寒涼性最少。平性食物指米、麵、豆、牛奶等,是甚麼體質的人仕也可食用。

  至於五味方面

酸味包括澀味,像烏梅、山楂、石榴、柿子、醋等都是,具有收斂的作用。

苦味的食物如苦瓜、苦杏仁、橘皮、百合等,有清熱、瀉火、燥濕、降氣、解毒的功效。

甘味即甜食,是人體最重要的熱量來源,並有補充氣血、解除肌肉緊張、緩解疼痛和痙攣的作用,此類食物有蜂蜜、桂圓肉、米麵類食物等。

辛味即辣味,具有發散、行氣、活血等作用,此類食物有薑、b、蒜、辣椒、胡椒等 (注意:b、蒜是五辛類食物,齋口素食者不宜)

鹹味最典型的食物是鹽,另外有海帶、紫菜、海蝦等也是,具有瀉下、軟堅散結和補益陰血功能。

  用另一方法來談五味:

鹹味是維持細胞和血液的滲透平衡,如有高血壓、心臟病等心血管疾病,是不宜進食過鹹食物的。

辣味具有增進消化液分泌、剌激胃腸發揮功能、促進血液循環和新陳代謝的作用,但如果過辣,則容易動火,傷陰耗氣。凡有出血現象,像流鼻血、咯血、吐血、尿血、便血等,以及容易上火,尤其患有痔瘡、胃潰瘍、便秘和皮膚病的人,不宜吃辣的食物。

酸味有促進食慾、健脾開胃的作用,但對於剛感冒和咳嗽的人,則不宜吃酸味具收斂性質的食物。

甜味會影響痰液的排出,不要多吃,同樣在感冒和咳嗽時不宜食甜味,以免生痰,影響呼吸。過量甜食容易有脾胃脹氣的感覺,凡有胃腹飽滿、惡心嘔吐、黃疸、便秘、水腫、牙痛、痰多咳喘等不宜吃甜。

苦味清涼解熱,在夏天可助消除煩躁、增進食慾的上佳食品。

  醫聖張仲景提出「肝病禁辛、心病禁甘、脾病禁酸、禁苦、腎病禁鹹」,是值得我們參考的原則。

  知道食物的「性」「味」,再結合每個人的體質,一年四季氣候的變化,我們便可對日常的飲食作出合理而科學的選擇。

  夏天天氣比較濕熱,脾胃容易受濕熱影響而引致食慾不振、消化不良,口渴心煩、身熱汗多,四肢倦怠,夜煩不寐等症狀,可考慮選用赤小豆作為食療。赤小豆雖不是貴重食物,但往往不能買到正品,長身而暗呈豬腰狀才屬正品,且其醫療價值頗高,值得向大家推介。赤小豆味甘,性平。歸心、小腸經。

功效:清熱解毒,利水消腫,利濕退黃、消腫排膿。現代報導其成分含有:赤小豆皂草 I、II、III,並含蛋白質、脂肪、碳水化合物、粗纖維、鈣、磷、鐵、硫胺素、核胺素、尼克酸等。

  湯多人和順,以下再次為大家介紹赤小豆湯供諸君選用:

煮法:先將水約廿碗放入瓦煲內煮滾,然後將以上材料洗淨放入瓦煲內用中火煮 3 小時即成。

  日常的食物既是美味的食品,也是治療疾病的良藥,但需依四季氣候的變化,「食其時,百骸理,動其機,萬化安。(《陰符經》) 根據自身體質,選擇合適的食物,才可達到身心康泰,益壽延年的目的。

   

【上一篇】   【保健目錄】   【主網頁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