醫療保健講義 —— 秋天養生之道(一)


  時值秋天,立秋處暑,稱孟秋時節,白露秋分,稱仲秋時節,寒露霜降,稱季秋時節,2017年9月7日戌時19時46分,節氣已是白露。今日2017年9月10日還是氣温接近32度,人人渾汗如雨的時候,蕭索的秋天已在悄悄地逼近,早晚已經開始感覺一絲涼意。

  其實世事何嘗不是一樣,一切的替代都是靜靜地進行,正當人們興高采烈地享受和滿足於現狀的時候,無可避免的轉變正在加速,直到人們發覺的時候,已經完成了質的改變。所以中醫古典『黃帝內經』經常提醒人們要順應天時、地利、人和,不管治病、養生,都離不開這個原理。

  我國自古以來流傳的「春捂秋凍,不生雜病」的諺語,符合秋天「薄衣禦寒」的養生之道。但對「秋凍」要有正確的理解,科學領悟其中真髓。自「立秋」節氣以後,氣溫日趨下降,晝夜溫差逐漸增大,寒露過後,北方冷空氣會不斷入侵,出現「一場秋雨一場寒」。從防病保健的角度出發,循序漸進地習煉「秋凍」,加強禦寒鍛煉,可增強心肺功能,提高機體適應自然氣候變化的抗寒能力,有利於預防呼吸道感染疾病的發生。如果到了深秋時節,遇天氣驟變,氣溫明顯下降,陰雨霏霏,仍是薄衣單褲,極易受到寒冷的刺激,導致機體免疫力下降,引發感冒等病,特別是患有慢性支氣管炎、支氣管擴張、哮喘、心肺病、糖尿病等病的中老年人,若不注意天氣變化,防寒保暖,一旦受涼感冒,極易導致舊病復發。因此,要順應秋天的氣候變化,適時地增減衣服,做到「秋凍」有節,與氣候變化相和諧,方為明智之舉。

  秋季的氣候是處於「陽消陰長」的過度階段,立秋至處暑,秋陽肆虐,溫度較高,加之時有陰雨綿綿,濕氣較重,天氣以濕熱並重為特點,故有「秋老虎」之說。

  秋燥病變重點在肺,氣傷太陰肺經氣份之證。自我保健點按手太陰肺經穴位,經絡鍛煉法,按一按,通氣血,袪百病,靠自己,清肺潤燥,輕透肺衛。手太陰肺起於胸前壁的外上方,距前正中線6寸處,中府、雲門、天府、俠白、尺澤、孔最、列缺、經渠、太淵、魚際、少商,從胸走手共十一個穴位。

 

 

【保健目錄】   【主網頁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