修身講義 —— 食其時


人做事要恰如其分(時、位)

  “食其時,百骸理”~《陰符經》  

  《陰符經》是道門中非常重要的典籍,更是我們金蘭觀誦經時誦讀的「金蘭四經」之第一部,此經相傳為黃帝得道後,憂後世之人不能獲得「道、法、術」,恐失去真道而特別著述,使聖人學習可以得道,賢人學習可以得法,聰明人學習可以得術,故名《黃帝陰符經》。

  這部經的道理舒展開來,大至整個宇宙、天下九州都可涵蓋;細緻之處,微小的塵土或芥子,也不夠它精微,這些都暗中蘊藏,所以叫《陰符經》,而天下間的奧秘,動植萬物的特性、成敗勝負的命數、生死存亡的道理,所謂天機,都包含在內,所以又名《黃帝天機》書。

  《陰符經》提出「食其時,百骸理」,這對每個希望健康的人都非常重要。元代有位著名中醫程杏軒,他的著作「醫述」,其中提出人們要注意飲食的幾點,其下幾句真是特別適合現代不知道如何養生,或者平時不注意養生的朋友參考:

毋以脾胃熱冷物
毋以脾胃軟硬物
毋以脾胃熟生物

  這第一句是叫人千萬不要飲、食冰凍的食物,第二句是叫人不要吃食那些未曾經過加工變軟、很硬很難消化的食物,第三句是叫人不要吃生的未經煮熟的食物,因為胃的特性不喜冷、不喜硬、不喜生,即平時俗稱的生冷食物,都是會削弱脾胃的功能甚至損傷脾胃,對身體健康是百害而無一利的。

  這位中醫提出的飲食原則,就是飲食要恰當,脾胃才能夠健康,脾胃為後天之本,脾胃好了才能身體好,這符合「食其時,百骸理」的含意。當然,食其時還有歷代名醫名人總結出來的重要經驗,包括:

不時不食(不是時令季節應有的食物不食)
怒時不食
(人的情緒波動,進食反對身體不利)
怪異之物不食
(進食乃求溫飽,奇怪的食物要小心)
異地之物不食
(所謂一方水土養一方人)

孔子的八不食
食物因久放,味道變了,腐敗了,不要吃
食物顏色變得難看不要吃
味道變臭氣味難聞不要吃
烹飪不當、不熟太生、或過熟太爛都不要吃
不合時令的食物、或不是恰當的時間不吃
不照正規方法和要求來切割不吃
調味品不適合的不吃……。

  對身體而言,恰當的進食習慣是非常重要的,只有食其時,才能令身心暢快,百骸理。但是,《陰符經》難道教我們飲食?

  當然不是,經文的精神其實還包括——人在恰當的時候應該做恰當的事,在恰當的身份和位置應該要做恰當的事情。所以《陰符經》在下面就說到:「動其機,萬化安」這重要的一句話了。

君子待時、安於本位

  風水名篇《飛星賦》中,有一段非常著名的文字:「人為天地之心,凶吉原堪自主;易有災祥之變,避趨本可預謀。小人昧理妄行,禍由己作;君子待時始動,福自我求。

  這裡提出了「小人昧理妄行」和「君子待時始動」的行為,是得到吉還是凶、禍還是福結果的前提。而這正是人本身能夠自主的,趨吉避凶是做得到的,但其重點則在人是否昧理妄行?還是待時而動。

  待時而動,即是「動其機」,因而能「萬化安」。

  另外我們還要注意「位」的問題。我們在社會、在家庭、在工作機構都有一個位置,我們在這些位置上,要注意是否有一個「德不配位」的問題,有些人坐在高位,但因為他的德不足配不上,結果最後生出問題,我們都要有所警惕。

  現代社會中稍有文化的人,都會知道在一個群體中,有如下大概的規則或者紀律應當遵守,那就是:
  個人服從群體、少數服從多數
  局部服從全局、下級服從上級
  全體服從主者

  在我們金蘭人入壇時亦有一個宣誓,誓詞中提到服從指示,為什麼要這樣提,這就是遵守集體紀律的問題。但凡將個人凌駕集體之上,在組織上凌駕上級,不遵從會議通過的決議,都是昧理妄行的。《孝經》說「在上不驕 在上位不居功自傲,高而不危;制節謹度 節制儉樸遵守規模法度,滿而不溢。高而不危,所以長守貴也;滿而不溢,所以長守富也。」「非法不言 不合禮法的話不講,非道不行 不合禮法的行為不做口無擇言 口中說出的話都經過深思熟慮,身無擇行 自身所做的事都合乎禮法。」就是這個意思。

 

 

【修身課程目錄】   【主網頁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