齊學《八品仙經》(二)


太極化育品第一 (續一)

太極無形,先天地生。(太極:其大無外,其小無內。)
氣神合並,混一鴻濛。
(鴻濛:混沌狀態。)
一氣既動,動而履陽,其卦應乾。
(履:實行)
動極復靜,靜而生陰,其卦應坤。

【白話譯文:在未有天地之前,稱為「太極」。氣和神漸漸積聚,混成一團,這狀態稱為「鴻蒙」。氣開始動,便產生「陽」。「陽」的性質和「乾卦」相應。氣動到了極點,便靜下來。靜便產生「陰」。「陰」的性質和「坤卦」相應。】

輕清上浮,乾道曰天。重濁下凝,坤道曰地。
夫天者,氣旋如環。
夫地者,地定以靜,風勁而載。
天地互附,體用以全。天依於地,地依於天。

【白話譯文:輕清的陽氣向上浮,是乾道,稱為天。重濁的陰氣向下沉凝固,是坤道,稱為地。天,是環形的氣旋。地,定下來便進入静的狀態,載着勁風。天和地互相依附,形成本體和應用的一整體關係。天依附地而存在,地也依附天而存在。】

日者,陽氣積而精外明也。
月者,陰氣積而魄含景也。
(魄:月體。景:月 球反射太陽的光影。)
陰陽之理,悉係於易。
(易:易經。)
璿璣之要,經緯存焉。
(璿璣:指渾天儀,它顯示了隨着地球的自轉和公轉,地球、太陽和月亮間的位置改變。)
此天地化工之變也。

【白話譯文:太陽,是由陽氣積聚而成的,它的精華向外發光。月亮,是由陰氣積聚而成,它的陰魄可以反射太陽的光影。要明白陰陽的道理,讀《易經》便能知道。地球、太陽和月亮間位置改變的微妙關鍵,存在於經線和緯線之中,這變化是由天地造化所造成的。】

註:由於地球自轉,而造成時差和晝夜,也造成了日夜的温差。經線是地球表面連接南北兩極的半圓弧。經線偏東的地方時要比較早,偏西的地方時要遲。

由於地球公轉,而有二十四節氣和四季,也造成了四季的温差。緯線是東西方的圓周線,從赤道向北和向南,各分90°,稱為北緯和南緯。

六十卦象,一倒一正,一降一升。
升而合陽,降而符陰。
修丹之士,演卦屯蒙。
屯卦升陽,蒙卦符陰。

【白話譯文:六十卦象,一個倒,一個正,一個降,一個升。上升而和陽合,下降而和陰符。修煉丹道的人,是在演譯屯卦和蒙卦。演屯卦即是升陽,演蒙卦要合符陰。】

註:
雲房祖師曰:以心腎比天地,以氣液比陰陽,以一日比一年……
一年之中,立春比一日之時,艮(即丑寅時)卦也。
腎氣下傳膀胱,在液中微弱,乃陽氣難升之時也。
一年之中,立冬比一日之時,乾(即戌亥時)卦也。
心液下入,將欲還元,復入腎中,乃陰盛陽絕之時也。人惟陰陽不和,陽微陰多,故病多。

雲房祖師曰:
惟人也,當艮卦氣微,不知養氣之端;乾卦氣散,不知聚氣之理。日夕以六慾七情,耗散元陽,使真氣不旺;走失真氣,使真液不生。所以不得如天地之長久。故古人朝屯暮蒙,日用二卦,乃得長生在世。

者,蓋取一陽在下,屈而未伸之義。其在我者,養而伸之,勿使耗散;
是以日出當
用艮卦之時,以養元氣。勿以利名動其心,勿以好惡介其意。
披衣靜坐,以養其氣;絕念忘情,微作引導。
手腳遞互,伸縮三五下,
使四體之氣齊生,內保元氣上升以朝於心府
或咽津一兩口,搓摩頭面三二十次,呵出終夜壅聚惡濁之氣。久而色澤充美,肌膚光潤。

者,蓋取童蒙求我,以就明棄暗,乃陰間求陽之義。其在我者,昧而明之,勿使走失。
又於日入當
用乾卦之時,以聚元氣
入室靜坐,咽氣搐外腎。咽氣者,是納心火於下;
搐外腎者,是
收膀胱之氣於內
使上下相合,腎氣之火,三
火聚而為一,以補煖下田

乾卦聚元氣:無液則聚氣生液,有液則煉液生氣,名曰「聚火」,又曰「太乙」含真氣也。

艮卦養元氣:早朝咽津摩面,手足遞互伸縮,名曰「散火」,又名曰「小煉形」也。

資料來源:靈寶畢法(呂祖傳書第三十三卷)

 

 

【修真目錄】   【主網頁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