醫療保健講義 —— 秋高氣爽話三高(一)

  仲秋時分,秋高氣爽,天氣日漸乾燥,燥為六淫之一(致病因素),因燥而得病者稱之為燥證。《素問‧至真要大論》說:「燥者潤之」。故治燥多選用具有滋潤臟腑、生津養液作用的食物和藥物。由於燥邪侵襲人體,首先犯肺,並且秋主燥,所以從臟腑講:「燥證始肺」;從季節講:「秋曰多燥」。

  燥之為病,多具有三乾:口乾、咽乾、鼻乾,繼而出現乾咳少痰、痰黏不利、皮膚乾燥,大便秘結、煩燥不安等症狀。導致肺心循環呼吸系統受損而引誘發現代醫學稱之為三高病證:血壓高、血糖高和膽固醇高。根據國際世界衛生組織統計,三高的發病率正日益增高,嚴重威脅人們的健康。

  高血壓病的病因尚未十分明確,它是以動脈血壓增高為主要臨床表現的一種獨立疾病。本病發病率高,與年齡、職業、家族史有一定關係,臨床可分為原發性高血壓和繼發性高血壓,眩暈是其主症之一。

  眩是眼花,暈是頭暈,二者常同時並見,故統稱為「眩暈」。輕者閉目即止;重者如坐車船,旋轉不定,不能站立,或伴有惡心、嘔吐、汗出,甚至昏倒等症狀。

  本病的發生及其治療,歷代醫藉論述頗多。早在《素問‧至真要大論篇》有「諸風掉眩,皆屬於肝」,和《靈樞‧口問》篇「上氣不足」,《靈樞‧海論篇》「髓海不足」,以及《素問‧玄機原病式‧五運主病》認為本病的發生是由於風火,「風火皆屬陽,多為兼化,陽主乎動,兩動相搏,則為旋轉」等論述。《丹溪心法‧頭眩》則偏主於痰,有「無痰則不作眩」的主張,提出「治痰為先」的方法。《景岳全書‧眩運》指出:「眩暈一證,虛者居其八九,而兼火、兼痰者不過十中一二耳。」強調了「無虛不能作眩」,在治療上認為「當以治虛」為主。這些理論從各個不同角度闡發和豐富了眩暈的病因病機,指導着臨床實踐。

  自我保健點按穴位,經絡鍛煉法,按一按,通氣血,祛百病,靠自己。上病下取,取太衝穴透湧泉穴。曲池穴透少海穴。風池穴。率谷穴。

 

(一) 太衝穴是足厥陰肝經的輸穴和原穴。

  位置:在足背側,當第一跖骨間隙的後方凹陷處。

主治:頭痛、眩暈、目赤腫痛、口喎、脅痛、遺尿、疝氣、崩漏、月經不調、癲癇、嘔逆、小兒驚風、下肢痿痹等症。

 

 

【保健目錄】   【主網頁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