這章提出了一些人生的重要提問,讓我們自我衡量。首先是名與身的比較,兩者之中何者為親?名是名譽、聲望,引申而得到的就是成就和榮顯;身就是身命,即人的生命體,但在修真的層次,所指的卻是永恆的性命、性命的昇華,可以長久的真身生命。在人生生命層次的身來說,沒有了生命,甚麼也得不到了,何況名聲?所以容易得出答案。在性命昇華、得道成丹、壽延億萬載的角度來比較,一生的名譽聲望便顯得更微小、毫不重要了。
從上文的引申,第二個提問是身與貨的比較,何者為多?貨可生財,財可致富、可以養身。貨財可以累積、數量可以很多,是俗世所追求渴望的;但身命則不同,一人一條命,不可多有,焉可與貨比較多少?縱使得了全世界,但喪失了生命,又有何用呢?這是顯而易明的推理。若以修道者的角度,在這一生得了許多貨財,但沉淪了性命,損害了真身,得短失長,是得不償失的。
第三個提問是得與亡的比較,何者為病?得就是得著、獲得、擁有,從上述兩個提問的引申,是得到了名譽、聲望與及貨財,但是亡了身,喪失了生命,在修真者來說,亡就是性命沉淪、迷失真性、失卻人身、循迴輪轉。這個問題的結論,兩者皆是病,其結果是得不到好的收場。
這些提問使人覺悟性命的珍貴,有修心攝神之效,矯治重名聲貨財而輕性命的心態,令本來放誕不羈、沉醉於貨財名利的心恍然大悟、回向本身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