金蘭觀修真講義 -- 道德經與修真 之三十


(第二十九章)

將欲取天下而為之,吾見其不得已。

  天下是甚麼?在修真來說是一身的精氣 不包括心與性,若用有為的方法 如思想意念 欲以吸取受納一身之精氣,依 道祖看來,只是萬不得已而為之,卻非自然之道。更具體的情況是指精氣合神的階段;當已烹煉的精氣能量搬運至上丹田 神府,而欲予元神採納,三元將聚的時候,卻以心智調控,或以有為之法而輔助之,這樣不單不得旨要,而且不能結合精氣神。可是很多修者還是用這般做法,雜以心念意想,欲採炁而歸己,卻損害先天;更甚者不斷以意念驅動精氣,沿脊柱而上,總欲氣沖神府,以為道在是矣,誰不知心擾神動,也是背道而馳。 【入藥鏡】云:『差毫髮,不結丹』。其中之差毫髮是指在結丹的時候,若心意有半點運轉,則差之毫釐,謬之千里 不結丹 矣。

天下神器,不可為也,為者敗之,執者失之。

  精氣神的烹煉轉化在於竅穴,古聖將竅穴引喻為“鼎器”,以竅穴烹煉精氣神比象以鼎器烹煉藥物,不同的竅穴能產生不同的效應、作用、產物,前章已有簡述。精氣的一切升騰變化、震旋光熱,皆由“神”主持及參與其間,心意或有導引及輔持,但主因卻是:神役於氣,氣役於精;精能化氣,氣能化神,而非心智所為,若是,則心智愈高,調控精氣的能力也愈高。但事實剛好相反,機巧愈弄,先天炁愈薄。 云:『機心深處天心淺』,又云:『心中有吾便是悟 悟道』,其意指心中只有向著自己 的神,而沒有半點轉向外間的事物,便是悟道。 上清道尊附加演釋此句為:『守吾定默,凝吾元神。10年8月29日降乩

  尤以在修煉元神之鼎器中,有為者敗之,敗於不能凝現元神;有執者失之,失了寶貴的先天精炁。順此指出:凝出陽神要有足夠的混金樸玉,故須“抽鉛添汞”,否則一味靜幽,只能定出陰神。 呂純陽師尊云:『道非幽異,幽異非道』,是其故也。

故物或行或隨,或呴 音虛或吹,或強或羸 音雷,或載或隳 音揮

  既知先天精炁非後天心意所能調攝,故居中無為,以神定觀,來制御精炁有為的變化,所謂煉魂制魄是也。精炁之變化,下手時變幻無常,其動態或行或隨;其變化或緩或急,其光度或強或弱,其形狀或增或減。調燮日久,漸漸凝定,內景靈明,丹體常見,呈現紫金之霜。

是以聖人去甚、去奢、去泰。

  精氣的變幻及不穩定,是由於心智的機巧不停,靈性的困惑,情欲的起伏,對事物的執著和精結。苟能放下執著,解開困惑,擺平情欲,空乏心智,便為修心養性的基礎。是以聖人以簡御繁,簡物恕人 去甚,去掉奢侈豪華 去奢,避免積寶居奇 去泰,泰,小往大來、種種困繞身心的事物,去掉事物之拖累,以便心性居於中正和平。

總結:此章說明將欲取一身精氣結合而行有為的方法是難成的,尤其在乾鼎修煉元神的時候,須以無為,心意居中不動,中正自守。

 

【上一篇】   【下一篇】   【修真目錄】   【主網頁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