金蘭觀修真講義 -- 道德經與修真 之二十五


(第二十四章)

跂者不立,跨者不行。

  只以腳尖著地,支撐全身的重量,用這樣的姿勢來站立是不穩的,而且違背自然,維持不了多久,腳跟便要落地了;同理,跨著大步而行走的話,雖然步幅是大了,但是體力消耗也大,行不了多遠,就變得很累,用這樣的方法來走路,也不是長久的好方法。修真不違背天地自然的法則, 太上道祖傳有無上妙道、無為自然之修真丹訣,其法至簡,只是以自然靜定來調燮靈、身、心居於中和的境界—就是靈身心各處於其中心、三者又合一的容和狀態。當元靈居中不動、中正和平的時候,元靈便處於其中心了。靈性所以不能安歸其中心者,皆因靈性有所執運;靈性著於事物或受孽力所驅動,令元神運轉,神運則氣動心萌、難於歸返先天中和之境。這樣的修真障礙,伏於潛意識的層次,只有外修內煉、除欲澄心、內外功德方可消弭。

  人身之中心本於臍內丹田,人身重心所在。修真烹煉精氣神於下田,成為“真元一炁”,日子有功,日積月累,積炁成液,積液成砂 丹砂,非物質,積砂成珠,成為“真元”,如龍之養珠。真元可以穿骨透髓,運移於人身黃道周天;可於三田伏養、返復修煉,漸為真身;其本來源於精,腎 內外 為精府,故其中心亦不離於其根源—腎府腎竅。如“網絡貫珠”之狀,就好像地圖上大城市連著小城市一樣。 師尊云:『北一西四連同之』。這段基礎功夫,只在於勤修密煉,別無他途,道門修真非常著重。

  心乃心念思想,心之所意,能驅動六根,指揮身體作出行動,處理一身行住坐臥、衣食住行,日常行為,不可一刻或缺。唯時人人心受三毒侵害,六慾過度,慣於機巧不停,未能調控自如,於修真時未能靜定澄心、虛空無為,卻運轉不休,拖累靈性及精氣,陷於後天旋渦,不能自拔… 靜心之法請參悟 太上道祖【清靜經】。

自見者不明,自視者不彰,自伐者無功,自矜者不長。

  心若能靜定澄心,返於先天,其中心即在絳宮中丹田。心與性相連,互相影響,榮辱與共。心若用意去觀察自己的性光,心就不再守在其中心,魂魄相合的完整,便因心之我見而分離,不能日月合其明;心若動意去檢視自身的狀態,不能說是不合情理,但也破壞了靈身心一體融和的狀態,令道境不能彰顯。就算在這個時候來檢討自己的過失而懺悔吧,也因損害了先天無為自然的內功,而變得無功;那怕只是對自我的晉境感到滿意,當刻即也不能再長進了。

其於道也,曰餘食贅行,物或惡之,故有道者不處。

  道祖指出:上述的自我損害,是修真者易犯的毛病,在修道來說,就好像是很飽了還去吃餘下的食物、不應做而去幹的多餘作為,也許自然界的動植物也厭惡這樣的做法,故有道者不應有此損道的毛病。

總結:呼應上章「飄風不終朝,驟雨不終日。」這章再強調修真不違自然的法則,並指出在修真時的自見、視、伐、矜,也是損害先天的行為,為有道者所不處。

 

【上一篇】   【下一篇】   【修真目錄】   【主網頁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