醫療保健講義 —— 暑溫的防治(一)

 

  中醫理論頗重視人與自然吻合,特別是天氣及季節的變化對人體的健康可謂息息相關。

  查二○○八年六月廿一日辰時為夏至,太陽到達赤道最北,晝長夜短。《內經》云:「先夏至為病溫,後夏至為病暑」。將疾病與節氣聯繫起來,無非是按照時病流行的一般規律而總結出來。

  酷暑的天氣對人體的傷害:首先是耗氣,即影響身體氣機的暢順,全身覺得十分疲倦。由於津液受高熱的影響而損耗過甚,故有口渴及大汗傷陰的現象,而脾胃則受溫邪所阻而變得受納與運化機能減退。

  暑溫是夏季一種外感急性熱病,臨床以發病急驟,初起即見壯熱、煩渴、汗多等氣分證候為特點,其病因為外感暑熱病邪。夏月氣候炎熱,人體汗出或勞倦,正氣不足以抗邪,則暑邪乘虛侵入而發病。暑為陽邪,易傷津氣,故往往起病即呈現陽明氣熱,且易出現津氣兩傷的見證。氣分暑熱又極易內陷營血,閉阻心包,表現神昏痙厥的嚴重證候。夏季濕氣亦盛,暑多兼濕,而成暑溫夾濕之證,又因乘涼飲冷,暑熱之邪易為寒濕所遏,可表現暑濕兼寒。

  預防暑溫必須多鍛鍊身體,朝早勤煉動功,每晚臨臥前修真靜養,增強體質,避免過度工作,不要過分在高溫環境下停留,更勿在飢餓、渴水時曝曬。起居有常,飲食有節,順應天地四時的變化,按時進食適當的消暑食物,防患於未然。閒時自按足少陰腎經經穴,滋水濟火,強心補腎。


足少陰腎經

湧泉

位置:在足底 (腳趾除外) 第二、三趾縫與腳跟成一直線,上三份一與下三份二交匯點(當腳趾全部彎曲時,在腳底所形成的人字形皺紋中央處)

主治:小便不利、便秘、足心熱、癲狂、昏厥、心神不寧、小兒驚風等。

太溪

位置:在內踝與跟健之間凹陷中,平內踝尖。

主治:神經衰弱、腰痛、泌尿生殖系統疾病、齒痛、咽喉痛。

照海

位置:在內踝正下緣下1寸凹陷中。

主治:月經不凋、咽喉痛、失眠、小便頻數、癲癇。

 

 

【保健目錄】   【主網頁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