金蘭觀修身講義 —— 人和最貴 之三


道門中人的襟懷

燃燒自己,照亮別人  在供奉神明的案桌上,點燃有不滅的香油燈,有時還點上蠟燭。油燈和蠟燭的寓意是什麼?就是『燃燒自己,照亮別人』的精神,即是犧牲奉獻的精神。道門中人看到眾生的苦難,因而立下普渡眾生的宏願,願意捨己為人,將自己的一切獻給眾生,為社會謀福祉,為塵世創造菩提世,這也就是六度般若中布施的意思。 龔中成壇主在今年閏二月廿九日及三月十四日,先後兩次降乩向我們提出這一精神,曰:「施比受更有福,財施、法施、無畏施,燃燒自己,照亮別人。」勉勵我們學習仙真佛聖的襟懷。

四攝法

  道門中人對眾生都尚且願意犧牲奉獻,那何況對於一起群修的同道,親如手足,當然更是親切。我們修真是自利;奉獻是利人。明白人生,決心超脫輪迴苦海,因而向道求道修道,這是渡脫自己;為別人服務奉獻,教人走修真的道路,這是渡脫別人。

  為了更好地渡脫別人,並且達致人和,修道人採取四種可以感化眾生、維持人和的方法,名為「四攝」或「四攝法」,這包括「布施、愛語、利行、同事」:

1、 布施:對眾生進行經濟、物質上的救濟幫助,謂之財施;對不明事理的眾生加以開導,教以方法技能,乃為法施;對處於驚佈恐懼中的眾生,呵護救度,令苦惱減滅,驚佈驅除,樹立信心和勇氣,這種解救他人危難的布施,乃為無畏施。但布施必須要用智慧,現在的世界是五濁具備的惡世,如果自己並不洞明真理,辨別真偽,那不特無法感化眾生,幫助別人,還會阻礙正法的推行,損害自己。

2、 愛語(和藹可親的說話):道門中人要令眾生樂意向道、學道,自己必須品行高潔、儀容端莊,並對眾生關懷備至,更要非常注意日常的話語,使用溫柔和藹的言詞與人談論。在眾生進步的時候,我們要誠意欣賞讚美,令他能繼續向善;在眾生遇到挫折、苦惱、驚佈的時候,要軟語撫慰,善加開導,令他能克服困境;在眾生行不善的時候,我們要起悲心,善加批評勸諫,指出他的錯誤,使他感動覺悟,令其止惡行善。我們所講的語言,都是有益於別人進步的才講。
故此,道門中人自己便須遠離妄語、離間語、粗惡語、污穢語、綺語。自己見到的,就說見到,聽到的就說聽到……,態度誠懇,絕不作任何欺詐。

3、 利行為大眾利益服務,使別人得到好處,這種有利眾生的行為,就是利行。父母教養子女,注意子女的身心利益,自能得到子女的孝順;老師教導學生,處處為學生著想,也必能得到學生的信任和景仰;上級能顧及下屬的利益,也能得到下屬的擁戴。修道人對待眾生,時時慈悲憐惜,自謙如奴僕,殷勤如子女,心中遠離驕慢,平等看待眾生,使眾生樂意親近。而  師尊以「地獄不空,誓不成道」為宏願,飛鸞顯化,救渡我們這些犯過不少過錯的凡夫俗子凡夫有幸蒙仙眷,問君何以報天恩,使我們有幸入道,有幸為壇生,有幸擔任值事這一神職,甚至「名登天榜」。  師尊壇主更時時愛護我們,為我們加持護祐,為我們處以仙方醫療身體,稱讚我們的點滴進步,勸導我們改惡遷善,甚至為我們暗裡抽添,獲得福報、減輕災禍……,所以我們當中很多人,心懷感激,因而向道、入道,這就是利行的榜樣。

4、 同事生活在人群中,與眾生相聚,一起工作、生活、學習或遊戲,參與集體的事業,而不是自己或者三數人的圈子,謂之同事。人與人之間,不能孤立存在,要在思想上、感情上相互交流,這樣才能得到別人的友誼,樂於親近,被視作一份子。否則老死不相往來,又怎能渡化人呢?眾生得到感化,自然與我們親和,我們希望人和,自然不難達到。

  修道人處處都可進行四攝,比如把四攝用於「家庭」,夫妻之間能夠多給予對方所需要的幫助 (布施),與對方談話都是溫柔和順的言語,讚美他/她的善行,安慰他/她的困擾,勸諫他/她的錯失,絕不呼喝謾罵打擊影射對方,或者講對方的是非 (愛語),所想所做的,都是對對方有利益、對方所喜歡的 (利行),共同合力建立一個美好的家庭,成為社會的模範 (同事),那就能做到「家和萬事興」了。  龔壇主在講到我們必須謙恭有禮時,曰:「禮尚往來,禮義之邦,彬彬有禮……謙恭有禮,發自內心,心性至大,行住坐臥,不離這箇,不僅局限於觀內,帶到各人的府上,各人的團體組織,工作單位,修改人心,方是根本(2004/3/28),其意思即是以自己的行為影響他人。

  修道之人,抑制自己、奉獻他人;燃燒自己、照亮別人;寧可虧待自己,卻去利益他人,要去布施(不僅物質,更在精神上助益別人),要對人講溫柔和藹可親的說話,要去關心別人,要去投身入群眾之中,這每一樣都是虧蝕自己、損耗自己、謙恭自己、利益他人的,但卻能令同道和眾生都能親近團結,也就是達到人和的舉動,這只有真正決心向道,願意聽從  師尊壇主教導的真修人,才會去做並做好。  龔中成壇主曰:「珍攝自己,尊重別人,莫執他人過,方是真修人(2004/4/18)。我們金蘭觀壇生,尤其是我們的值事會成員,應該對自己有所要求,努力不負  壇主的期望。

飛三心,忘四相

  「飛三心,忘四相」是  龔中成壇主三月十四日 (2004/5/2) 的乩文中講到的,原句還有「拋七情,去六欲」,由於七情六欲,大家耳熟能詳,所以不贅。「三心四相」在今年  壇主的乩示中,多次提及 (4/25、5/2、5/16),是教我們不要執著的重要法門。

  三心說的是「過去心、現在心、未來心」。原句出於  佛祖《金剛經•一體同觀分第十八》:

佛告須菩提:爾所國土中,所有眾生,若干種心,如來悉知。何以故?如來說諸心,皆為非心,是名為心。所以者何?須菩提,過去心不可得,現在心不可得,未來心不可得。

  佛祖在這裡說,所有眾生的心思,都是顛倒妄想的,虛妄而不實在,根本不是真心,只是假名叫「心」而已。為什麼呢?眾生的心思都是想著過去、現在、未來。但過去已成過去,不會再回來;現在又是不停的,瞬息萬變,是抓不住的;未來人的心思亦會隨環境變化,沒有一定,怎能預期?所以過去、現在、將來的心都不是實在的,也就是得不到的。

  這裡教我們看人的心思,虛幻顛倒,並不真實,故此千萬不要執著。

  四相說的是「我相、人相、眾生相、壽者相」。在整部《金剛經》中,多次出現,可以說最詳細談論及解說四相了。《金剛經》的開始, 須菩提尊者向  佛祖提出了一個非常重要的問題:眾生的心是脆弱的,在修行的路上,容易退失,產生妄念,如何方能降伏妄想呢? 佛祖所教方法,便是去四相,也就是不要執著於「我相、人相、眾生相、壽者相」。到底四相含義如何?容後再討論。

 

【修身課程目錄】   【主網頁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