金蘭觀修身講義 —— 貞義禮和

貞義禮和 關係的探討

易經對『貞』的解釋正固

處事待人中正不偏,言行一致,是貞的要義。我們認定了目標,同時更要篤守,做到堅定不移,這是對正確的事的執著所謂「貧賤不能移、富貴不能淫、威武不能屈」。

這是說幹事者,必須具中正之心,而有堅忍之志。這裡是效法天(乾)的精神,運行不息,永無偏斜,善始善終,不半途而廢,不中途變節,不因內在困擾或外來影響而改變初衷。人生中處處有困難和險阻,修道人所遇之困難和險阻更多,必須要有貞固的精神,故曰貞誠、忠貞、堅貞、貞節、貞潔、貞操、……

《孟子》:志士不忘在溝壑,勇士不忘喪其元
君子即使處於窮途末路,仍固守志節,毫不改變自己的信念(君子固窮),為此而死在溝壑(深坑)裡,無棺槨蔽體亦沒有怨恨;義勇之士為偉大的理想戰鬥,就算因此喪(丟了)其首(腦袋)而也不會後悔。

龔中成壇主曰:『正確方向、正確方法、正確關係,循規蹈矩,依正行道,不偏不倚。(壬午年五月初六日)提醒我們要在修真行道的方向、方法、以及相互的關係上,堅持性命雙修,處理好君臣、父子、夫婦、兄弟、朋友這五倫關係,堅持九美八德,循規蹈矩,依照正道不偏不倚而行。作為壇生來說,更要將「主善為師、貞義禮和」的壇規、三皈五戒的基本戒堅持好、實踐好。

夫子在《中庸》裡面有一段話:「修身以道修身必須由正道去修,修道以仁而修道的功夫便離不開仁。仁者,人也仁的道理就是愛人如己的意思;親親為大愛人又以愛自己的父母雙親為最重要。義者,宜也義是修身的功夫中有宜與不宜(應該做與不應該做)的分別,尊賢為大其中又以尊敬賢德的人為最重要。親親之殺親愛自己的親人,必須要分出親疏遠近的分別(父母、君臣、夫婦、兄弟、朋友),尊賢之等尊重賢人也要分出等級和程度,禮所生也這就是禮發生的原由。

原來禮的產生,是堅持貞義的必然結果。修道者,明白天地之道,並且堅持「貞義」的話,便應該要知道「禮」的重要性。

什麼是「禮」呢?「禮」就是「克己」(克己復禮)的態度和功夫,如果修道之士連「克己」都不肯去做,那就談不上修道了。事實上,修道的過程,就是不斷地「克己」的過程。「克己」分開內外兩個方面,自己約束自己,是一方面;制定的法規戒律,又是另一方面。表現出來,就是對他人、對朋友、對長者、對賢人、對親人的禮敬、禮儀、禮貌、禮讓、謙恭、客氣等等態度,也有對組織、規條、紀律的依循和遵守,這即是 壇主所說「循規蹈矩」的意思。

  呂純陽師尊曰:「禮尚往來,克己復禮。禮義之邦,彬彬有禮,禮多人不怪。(庚辰年三月初五日)

  在這裡,我們談談一些平常與「禮」有關的現象,以作為大家警惕,謹記「非禮勿言、非禮勿動、非禮勿視、非禮勿聽、」有則改之,無則加勉,希望藉以提高我們道門中人的組織性、紀律性。

修道之士及一般善信,應知敬畏天地,尊奉 師尊、祖師及仙真佛聖。

侍壇之禮:仙佛降乩之時,應當靜默侍奉,因此時正如家中長者,與我們談話,訓誨我們一樣。所謂「天人共語,仙凡交通,聚數千載以上的仙佛聖真,一堂晤對,音容不隔,謦欬如生,親炙其光,承聆其訓,如對師保教養、教育或輔佐我們的師長輩,如依父母像依偎在父母的身傍。」(《洞冥寶記》第廿九回)試想,父母師長與你談話時,是什麼態度呢?所以我們於開乩時應端肅誠敬,在殿堂不要喧嘩、隨便走動,更要注意衣著整潔,婦女更忌裸露肩膀肚臍,衣著也要端莊,家長也要教育小朋友遵守規矩,不要失卻禮數。

守戒:「自古神仙不負人,只有凡人負神仙。三皈五戒明明說生知,半信半疑自呆痴,立善改過無別法,天律森嚴生豈知。(己卯年四月三十日)

  卜應天祖師曰:「我壇小大之事,均以善為主,故曰之主善為師。凡人對事,無貞忠之心者,則無至誠;無至誠者,則無正義;無正義者,則無禮事;無禮事者,則無慈和。……無貞義禮和者,是失主善為師之行也。 (丁酉年四月廿日) 說明了貞、義、禮、和及主善為師的關係。 (未完)

 

【修身課程目錄】    【主網頁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