金蘭觀修身講義 —— 行善積德 趨吉避凶

 

  今年三月初二日, 龔中成壇主談到人生諸苦時,有這樣的一段話:「人生在世,各為生計:一至十歲為身計 1歲、10歲這兩個十年是身體成長時期 ,廿至三十歲為家計 20歲、30歲這兩個十年為家庭辛勞,四十至五十為兒孫計 40歲至50歲這兩個十年考慮兒女後代的事 ,五十至六十為老計 50歲至60歲這兩個十年又不得不為自己晚年作出安排。(人就是這樣) 營營役役,轉眼光陰,驚奔渡日。 (很多人為) 防患未然,居安思危,養兒防老,積穀防飢, (希望) 以策上全。然攘未周而形難留 操勞擾攘尚未周全而軀體已留不住 ,策未成而人已盡 計策還未達成而人生已走到盡頭 ,殊可歎矣……。

  這種人生,其實是苦惱的,所以 壇主接著說:「人為萬物之靈,亦為萬物之苦,所謂:千人千人苦,無人苦相同,人生苦被明日累,春去秋來老將至。」於是在苦海中的眾生,認為自己是在命運的操縱之中,所以常慨嘆「一命二運」,他們時刻想謀求其他幫助,例如借助風水術數等外力,以圖改變命運,趨吉避凶。 壇主歸納說「一命二運三風水,四積陰功五讀書,(這句是大家常常聽到的) 常人俗語」,也是常人的想法。可是一般人不知道,這句話其中最主要的關鍵,不是一、二與三這幾點,反而是四、五這兩點之上。

一命二運三風水、四積陰功五讀書』的正確含義

要『趨吉避凶』必須改變自性,積德行善

  故此,上面所說「一命二運三風水,四積陰功五讀書」的排列次序,只是先天至後天的次序。若是從真正趨吉避凶來說,第五的讀書、第四的積陰功才是最具重要意義的。人的後天努力,才是他脫離苦海,不受命運牽引,改變命運的根本途徑。從這個方面看,人只要能夠改變自己的性格,木有問題的用『仁』,火有問題的用『禮』,土有問題的用『信』,金有問題的用『義』,水有問題的用『智』,即能改變自身的命運。

  注意 壇主引用了一段風水名篇《飛星賦》中的話:「人為天地之心,吉凶原堪自主;易有災祥之變,避趨本可預謀。小人昧理妄行,禍由己作;君子待時而動,福自我求。」可惜大部分的眾生,不能痛下毅力,下決心改變自己的性格,故此也就改變不了自身的命運。 李道明師尊在五月十三日談到:「人人有個靈山塔,靈山塔下各自修。 可惜 江山易改, 人的 品性難移,性情性格,影響後天。

『吉凶』為得失之象

  俗世的人,缺乏操控自己的心力,不能改變自己的品性,只能由外緣主理他的際遇,受物質世界牽引他的鼻子,『心隨物轉』,所以物質的得失,事情的順逆,便影響他的心志情緒,產生喜怒哀樂的感受,出現吉凶的分別

  什麼是吉凶?易經曰:『吉凶者,失得之象也。』(《繫辭傳》)這是說,人以事物的獲得為吉,喪失為凶。人的心理,大抵都是喜歡吉而不喜歡凶的,(亦即喜歡得而不喜歡失、喜歡順而不喜歡逆),並且以吉為福,以凶為禍。

『吉凶禍福』由業力造成

端正,從忍辱中來;
富貴,從布施中來;
貧窮,從慳貪中來;
   為富不仁
高位,從禮拜中來;
   尊重別人
下賤,從驕慢中來;
瘖啞,從誹謗中來;
   惡口妄語
長壽,從慈悲中來;
短命,從殺生中來;
諸根不具,從破戒中來;  指身軀的殘缺
六根具足,從持戒中來; 眼耳鼻舌身意為六根

  但修行人必須知道,得失順逆、吉凶禍福,其實本來是由眾生自己歷世的業力所造成,也就是自己三世因果的產物。業力有一特性:就是未為眾生帶來適當果報之前,絕不消失,假使未有機會產生果報,則生生世世潛藏,直到時機出現,即現果報,所以業力不可抗拒,也絕難逃避。種了善因得善果,種了惡因得惡果,這是天地間的定律(善有善報,惡有惡報,若然未報,時辰未到。)由此看無論喜歡不喜歡,人於得失順逆、吉凶禍福面前,只好怪自己,因為那其實都是由自己一手造成的。

  世俗人說命運乃由「氣數」所定,以為「氣數」是什麼神秘的東西,原來這「氣數」,就是他自己累世的業力,就是以往的因所做成的果報。善的業力,帶來善的果報;惡的業力,帶來惡的果報。種瓜得瓜,種豆得豆,眾生只會承受自己業力帶來的果報,自作自受,他人固然不能代受,亦不會連累他人。

  要消弭前世的惡業,為日後築福,只有廣積功德,但求好事,盡量去做。 龔中成壇主曰:「致福之由在乎行善,安泰之要在乎立功」,「善可化劫,道能消災」,也能夠改變我們的命運。這是我們很多壇生多年來切身的感受,是真實無虛的。

 

介紹善書《了凡四訓》:

  《了凡四訓》是中國民間一本膾炙人口、家喻戶曉的書,為明代(公元1535-1606年間)江蘇袁了凡先生(本名袁黃、別字坤儀)寫給他孩子的四篇短文(稱《戒子文》),後來民間輾轉流傳,稱為《了凡四訓》。了凡先生並不富有,卻非常喜歡布施,生活儉樸,每天誦經打坐,毫不間斷;夫人非常賢慧,經常幫助了凡先生行善,照功過格加以記錄。《了凡四訓》即在此期間寫下。

  《了凡四訓》分為「立命之學」、「改過之法」、「積善之方」、「謙德之效」四篇,每篇都有很高的可讀性。在「立命之學」部分,記載了了凡先生個人的故事,講述到底人被命運操控,還是人可以改變命運、創造命運的問題。

  了凡先生自述童年喪父,母親希望他棄科舉而學醫,但了凡先生當時遇到一位精於術數的老人,認為他會當出仕當官,並將《皇極易數》傳授,又推算他第二年三次考試的名次(縣14名、府71名、省第9名),結果竟全部吻合。後來又為他詳細推算一生,像那一年會考第幾名,那一年會獲得廩生 音凜 、貢生(府縣級考試後取錄的名稱),之後某年會在四川任知縣共三年半……,非常詳盡,最後在五十三歲的八月十四日丑時壽終正寢,命中無子。

  果然,之後凡事一一應驗,連考試、名次、先後都不出推算,至此袁了凡相信一個人的命運、功名浮沉,都命中有定,連發生的時間、地點都絲毫無差,於是對一切心灰意冷,而淡然無求,終日靜坐,也懶於讀書求進。

  一年回南京,往棲霞山拜訪雲谷禪師,竟能對坐三日而不閉目。雲谷出奇問之,了凡先生述說自己二十年來的命運際遇,認為生死榮辱,一切皆有定數,故能淡然毫無妄念。雲谷哈哈大笑,指出陰陽五行的氣運,累世的業力牽引,只能操縱凡夫俗子,因為他們胡思亂想的妄心,不能止息,他們不會治心、制心,他們的心沒有心力,故此只好被陰陽五行氣運控制而有定數;但極善與極惡之人,因為個人的努力,而使自己成為操控自己的主宰,結果不受命運氣數所制約。雲谷說,命由己作,福自我求,人能從內心去作努力,力行仁義道德,廣種福田,自然能改變自己的命運,得到善果。雲谷特別強調了因果的力量,禍福無門,惟人自召,告訴了凡先生,道佛皆不妾語,這些話都不是騙人的。

  雲谷教他分析自己命運中沒有功名、沒有子女的原因,使他明白積德的重要,知道要多作善事,才能改變自己的命運。從此了凡先生猛然覺悟,發心懺悔,立誓行善三千,並逐日記下,每日處事戰戰兢兢,不敢放任,他了凡的別號就是這時候改的,以示不願再像凡夫俗子一樣愚庸。結果原來推算考第三名的考試卻得了第一,舉人亦考到了。

  到再行三千善事,之後還得到了兒子「天啟」;後來再許下行一萬善願的時候,中了進士,任知縣,時將記錄善行,防止胡作非為的小冊子叫做『治心編』,後到原來說壽終的五十三歲也平安渡過,在寫《了凡四訓》的時候已是六十九歲,原先命運的安排,在他的努力下一一打破了。………

  《了凡四訓》的內容,除開始談述命運能否改變的「立命之學」外,其他三篇亦處處都有重要的修身立德的道理,談認識過錯及改過的「改過之法」,談善的陰陽明暗真假大小難易及積善方法的「積善之方」,和談謙虛好處的「謙德之效」,都曾經令民間看過的人,得到很大的教育,因而家喻戶曉,由明朝流行至今,被白話翻譯的版本也有十數之多,足見其影響。這部善書,我們鼓勵大家應該看一看。

【修身課程目錄】    【主網頁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