金蘭觀修身講義 —— 謹言慎行 明因果 知報應之十二 |
三清四正 非禮勿言 | |
修真之士在各方面的努力之中,應特別留意一項看似問題不大,其實卻大有問題;或以為與己無關,誰不知卻是人人有關的事情,那就是『謹言慎行』,也即『非禮勿言』(其他是非禮勿視、聽、動)。要知道「四非」加身,即為「罪」人。 龔中成壇主在今年年初,就重點提醒我們:「我壇備受三界十方倚重,一切謹言慎行,慎之在始。」 (三月初一) 之後更多次在乩文中以『謹言慎行』勉勵我們,莫辜負上天的期望。 一、不慎的言行,有礙修真
二、言行乃信之基,故必謹慎
三、言語之不慎,最損人和
修真之士最大的缺點是言語輕發,一旦講錯話,往往最易傷人,影響人和。對這一點,「修真行道,豈能有忽」(七月十五日),雖然「言者無心,(但)聽者有意。(因)意志意念,一念之差。(於是引起)一股無明火,燒盡功德林。」 (九月廿六日) 以往積累的功德,全部化為烏有,「千年道行一朝送」,寧不慎哉。因為意氣而起的言語,更可變為利劍,甚至使人結下深仇大恨,可見「禍從口出」是真確的。所以言者時刻要多加小心,言語務必檢點。一句話還未出口,先要審查可能的後果然後才講,還要考慮會否詞不達意,以免引起誤會,不著邊際的話也要防止,另外可以客氣去講的話,就盡可能客氣些。而講出之後也要回想其中的含義,檢討有沒有錯失。至於一時心中有氣,則最好盡量不發言語,以免氣頭上,言語不好聽,種下口孽惡果。而聽者亦宜學會容忍、寬恕、體諒、包容,對別人無心之言亦不介懷, 本來同道中人,一如人於五倫,並沒有什麼根本的矛盾,更何況大家有共同的方向和目標、理想,為什麼反而比外人還不如呢?故此, 壇主多次勉勵我們要「同心同德」,並曰:「既入道門,放下執著,多反省自己,別尋他人是非。千萬不要小看自己,切勿輕視別人。」 (二月初十) 這值得我們牢記啊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