孝經故事

南齊時候,有一個孝子,名叫庾黔婁(音雨鉗留)。他剛擔任孱(音蟬)陵縣的縣官,上任還不到十天,有一天忽然覺得心裡急激的跳動,驚慌害怕,身上的冷汗不斷的湧出。他知道這種心驚汗流的現象,決不是無緣無故的,預測或許是家裡出什麼事了。

庾黔婁馬上辭去官職,匆匆的趕回老家。果然,他的父親在兩天前忽然生了重病,臥倒在床。他慌忙延聘大夫來為父親診治,大夫觀察之後,認為決斷這個病的情況很是為難。他對黔婁說:要了解病人的情況,要嘗了病人的糞便,才會明白。若糞味是苦的,則此病甚為容易醫治。如其味道甜的話,那便不容易醫治了。

黔婁聽了大夫的話,便取了父親的糞便,放入口中嘗試,不料味道是很甜的,知道父親的病不是一般的疾病,使他心中非常擔憂。到了當天晚上,他就向天上的北斗星叩拜禱告,願意以自己的身體和性命,代替父親,以死盡孝。庾黔婁這種孝義的精神,與今日那些「久病床前無孝子」,嫌棄父母礙手礙腳的人相比,真是難能可貴啊。

庾黔婁的孝行,成為三十六位孝神中之「文敬公庾黔婁至孝神」,呂純陽師尊於《孝誥》中贊曰:「到縣未旬。身係官兮心繫親。嘗糞心驚。稽顙(前額,音爽)北辰。這孝子。天性純。

徐積,字仲車,楚州山陽(今陝西省山陽縣)人。他三歲的時候父親去世,竟然已有天性,每天哀哭,總希望父親再活過來。為了把兒子教育成材,母親讓徐積學習《孝經》。每當打開《孝經》閱讀的時候,他就想起父親,淚流滿面。後來拜胡瑗為師求學,住的是一間房子,冬天穿的是一件棉衣,吃的是炒麵和開水。胡瑗見他清苦,時常給他一些好飯菜,但徐積推辭不肯吃。

徐積的父親叫徐石,出於孝敬的避諱,他終身不用石器;走路時遇到石頭,即小心翼翼地避開,絕不用腳踩踏。一份孝心,由此體現無遺。

徐積長大後準備應考,但他不忍離開老年母親,於是用車載著母親一起前往。由於他刻苦用功,學識淵博,終於中進士第一。

徐積的孝行,成為「節孝公徐積至孝神」,呂純陽師尊於《孝誥》中贊曰:「孝自天生。舉足心驚。終身不踐石。徐行。

小資料

飲食禮:古人在飲食上很講究孝義。上親(父母、長輩)在,珍美食品先供上親,上親嘗後賜食,子孫才可食用。上親喜愛的食物,子孫不可隨意食用。子女入廚烹飪,當先詢問上親食慾,擇其喜愛者、能食者做之。

古代進餐用飯,子女不與父母同桌。父母用飯,子女一旁侍候。父母叫同桌,方可同桌。同桌用飯,父母上座,子孫下座或邊座。父母端碗用筷,子女才能動作。子女不可先於父母食用,也不可先於父母下桌。媳婦遵守此禮,並給婆婆幫廚,假如婆婆委任或生病,媳婦義不容辭主廚辦事。

守喪孝服期間,孝子應斷絕暈腥,不飲酒醴,只吃素食。

【上一頁】        【解經目錄】         【主網頁】